您现在的位置是:首页 > 资讯资讯
看到这种书,习总书记为什么“坚持一点一滴学”
admin2022-04-28【资讯】199人已围观
原标题:看到这种书,总书记为什么“坚持一点一滴学”
“每年五四前后,这个时间都是留给年轻人的。我会和年轻人中的年轻学生相处,参观学校。”
今年4月25日,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中国人民大学调研。中国人民大学的图书馆收藏了很多古籍。总书记在这里强调,要深入挖掘古籍中蕴含的哲学思想、人文精神、价值观念、道德规范,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、创新性发展。
总书记曾经说过,在他的青年时代,他也非常喜欢阅读中国文化典籍,坚持一点一滴地学习。直到现在,只要一有时间,我就会拿起一本书翻一翻。每次都觉得打开有利。“中国文化源远流长,博大精深,就像一座宝库。一旦被发掘,将终生受用。”如果没有五千年的中华文明,哪里还有中国特色?
在与中国人民大学青年学生座谈时,总书记勉励同学们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、理论自信、制度自信、文化自信,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做勇敢的开拓者、先行者。
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,“中国有坚定的道路自信、理论自信、制度自信,其实质是基于五千多年文明传承的文化自信”。
要问池塘里的水,为什么这么清澈?因为有取之不尽、用之不竭的活水为它源源不断。习近平总书记十分关心中国文化典籍的整理和传承:他在北大了解到大型国学丛书《儒藏》的编纂情况,在北师大看望老师时提出“坚决不赞成把古代经典诗文从教材中剔除”,并向澳门大学赠送了《永乐大典》的再版和北大图书馆藏的系列珍贵方志...
“如果没有五千年的中华文明,哪里有中国特色?如果不是中国特色,怎么会有今天这么成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?”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参观朱园时说,要特别注意挖掘中华五千年文明精华,弘扬优秀传统文化,把这些精华同马克思主义立场、观点、方法结合起来,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。
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体现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升华。
“民为立国之本”、“天人合一”、“天之强大,君子自强不息”、“天下兴亡匹夫有责”、“己所不欲,勿施于人”、“君子坦荡荡”...古籍收藏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和智慧。
习近平总书记在与北京大学学生交流时指出:“像这样的思想和理念,无论过去还是现在,都有其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永恒的价值。”“我们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,充分体现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升华。”
习近平总书记用“人生的扣子应该从一开始就扣好”这个生动的比喻来强调在青年时期培养价值观的重要性。
“要锤炼品德,自觉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,自觉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、革命文化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陶冶心灵,启迪心智,加强道德修养,明辨是非,坚定自主意志,立志追求更高、更高、更有品位的生活。”对于青年,总书记是如此的语重心长。
对国家有益的人爱它,对国家有害的人恨它。
对于每一个中国人来说,爱国是一种责任,一种义务,一颗心,一种情怀。对于新时代的中国青年来说,热爱祖国是他们立身立业、走向成功的基础。
习近平总书记在澳门大学横琴新校区参加“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代青年”主题沙龙时表示,希望通过学习和了解我们民族和国家的历史,从中汲取中华民族的精神力量,增强民族自豪感,增强文化自信,增强作为一个中国人的骨气和底蕴。
在内蒙古大学考察期间,习近平总书记在蒙古古籍展室看到大量历史文化典籍,强调要加强蒙古古籍的收集、整理和保护,挖掘和弘扬民族团结进步的思想内涵,鼓励各族人民共同繁荣发展。
“我们是中华民族的儿女。要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,传承中华文化的基因,要有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。时刻想着国家,想着各地的人民,做对国家好的事,做对国家不好的事。”习近平总书记的这番话,掷地有声。
蕴含灿烂中华文化的浩瀚经典,必将在新时代孕育出更加灿烂的青春之花。无数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和鼓舞的中国青年,在艰苦奋斗中磨砺意志品质,在实践中增长工作本领,努力奋斗在疫情防控第一线、科学技术研究最前沿、竞技体育场馆,让他们的青春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。
Tags:
上一篇:“不破不立”筑牢“三种”好作风